<wbr id="gdvbd"><pre id="gdvbd"></pre></wbr>

  • <em id="gdvbd"></em><nav id="gdvbd"></nav>
      <big id="gdvbd"><listing id="gdvbd"><nobr id="gdvbd"></nobr></listing></big>
      <wbr id="gdvbd"><pre id="gdvbd"></pre></wbr>
      <sub id="gdvbd"><listing id="gdvbd"></listing></sub>

      1. 保護區簡介

         一、概況

         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在1982年建立的省級沙生植物保護區的基礎上,經甘肅省政府批準將面積擴大28倍后,于20027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荒漠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地處民勤縣境內,石羊河流域下游,南北長約90km,東西寬約6.5125km不等,批復面積389882.5公頃,實際管理圖示面積396493.29公頃,約占民勤縣國土面積的1/4、武威市國土面積的1/8,因區內有漢代連城、古城遺址而得名。

         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三個功能區,其中:核心區面積121058.5公頃,緩沖區面積151664.3公頃,實驗區面積117159.7公頃,分別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1.05%、38.9%、30.05%。保護對象:極端脆弱的荒漠生態系統、荒漠天然植被群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古人類文化遺址。

         二、生態區位:

         連古城保護區作為河西走廊北部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北、西、南三面屏障護衛著民勤綠洲,扼守著河西走廊的腰部,是民勤天然植被群落最完整、分布最多的區域。其生態區位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阻擋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合攏;二是保衛民勤綠洲;三是維系區域生態平衡;四是保護荒漠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的物種基因庫。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位置,決定了保護區對于維護甘肅西部的生態平衡乃至中國西部的國土安全,保護、保存珍貴的荒漠物種基因及生物多樣性,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資源狀況

         1、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共有植物物種64227474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13,其中:一級保護植有裸果木、綿刺、發菜3,二級保護植物有蒙古扁桃、沙冬青、肉蓯蓉、草麻黃、斑子麻黃、沙拐棗、朝天委陵菜、甘草、沙蘆草、短芒披堿草等10種。保護區內還有保存完好的綿刺、檸條、檉柳、白刺、霸王、貓頭刺、沙拐棗、麻黃等天然灌木林184832.4公頃。

         2、動物資源

         保護區內共有野生動物244389,屬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有12,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雕1,二級保護動物有鳶、蒼鷹、雀鷹、白頭鷂、灰背隼、游隼、縱紋腹小鸮、長耳鸮、短耳鸮、荒漠貓、鵝喉羚等11種。

         四、機構設置與演變

         200222日,國務院批準成立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534日,經甘肅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甘機編辦通字[2005]8號),成立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隸屬原省林業廳管理,正處級事業建制,核定事業編制35名。

         200583日,根據原省林業廳《關于成立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通知》(甘林人字[2005]179號)和《關于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增設內設機構的批復》(甘林人字[2007]192號)精神,管理局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科、計劃財務科、保護監測科、科研管理科、產業開發管理辦公室等6個職能科室,編制35人,由省財政供給。下轄黃嶺、三角城、連古城、勤鋒、花兒園、紅崖山、南湖等7個保護站,均為正科級建制,由管理局和民勤縣政府雙重管理,其經費由地方財政供給,人員由地方政府調配管理。

         201816日,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第176次常務會議,“同意調整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將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站與區鄉林業工作站分設,民勤縣保留區鄉林業工作站機構,保護站人員編制上劃省林業廳”。

         2018821日,根據《甘肅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調整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機構編制的批復》(甘機編辦復字﹝201857號)精神,“同意將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三角城等7個保護站與民勤縣縣屬林業單位分設,從民勤縣縣屬林業單位給連古城管理局劃轉全額事業編制35名?!?/span>

         2019523日,根據中共甘肅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關于甘肅民勤連古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調整內設機構和科級領導職數的批復》(甘林黨發﹝201969號)精神,批復同意保護區管理局內設辦公室、組織人事科、計劃財務科、保護監測科、科研管理科、信息管理科等6個職能科室,下設黃嶺、三角城、連古城、勤鋒、花兒園、紅崖山、南湖等7個保護站,保護站由管理局直接管理,均為正科級建制,經費由省級財政供給,人員均由保護區管理局調配管理。

         五、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爭取抓項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先后爭取并實施了保護區一、二期工程、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區能力建設、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工程等項目;完成了局機關辦公樓、單身職工食宿樓修建,建設局站職工保障房72套。建立了局機關閱覽室、健身活動室等。建成了保護區視頻會議系統和局機關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先后為基層保護站新建、翻修辦公用房5400㎡,新建管護點12個、900多㎡;購置護林防火指揮車5輛,運兵車1輛,極大地改善了基層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有力地促進了保護區的規范化管理和快速發展。

         六、表彰獎勵

         2011年,在省環保廳組織的全省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中我局排名第一,綜合評估為優。2012年,在環保部等七部委聯合組織的保護區管理評估中位列甘肅16個國家級保護區前茅。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司長張希武在20129月調研保護區工作時用保的好、建的好、管的好來評價保護區的建設成就。局黨委先后3次被省局黨組授予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管理局三個機關黨支部先后被省局黨組授予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1個黨支部被省局黨組命名為學習模范型黨支部,局工會被授予全省林業系統模范職工之家稱號;管理局先后被民勤縣委評選為文明單位文明單位標兵;2010年,管理局被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稱號;2015年,管理局被省委、省政府評授為第十二批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局黨委領導班子先后多次被省局黨組確定為“優秀領導班子”。


         
        欧美一级爽快片婬片
        <wbr id="gdvbd"><pre id="gdvbd"></pre></wbr>

      2. <em id="gdvbd"></em><nav id="gdvbd"></nav>
          <big id="gdvbd"><listing id="gdvbd"><nobr id="gdvbd"></nobr></listing></big>
          <wbr id="gdvbd"><pre id="gdvbd"></pre></wbr>
          <sub id="gdvbd"><listing id="gdvbd"></listing></sub>